123笔趣阁 > 科幻小说 > 回到史前当野人 > 回到史前当野人最新章节列表 第251章 酝酿与表彰与祭
    第251章酝酿与表彰与祭

    酿酒这件事从盛夏时节就开始做了。

    酒实在是个很神奇的东西,它并非天然的作物,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说至关重要,只能说毫无帮助。

    但偏偏,只要是在地球上讨生活的两脚兽,甭管是种粟米的、种水稻的、种小麦的、种高粱的还是种玉米的,都独立发展出了酿酒工艺。

    甚至非洲那群连地都懒得耕的黑哥们,也懂得收集浆果酿酒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的酿酒工艺非常原始,自然发酵,一万年来几乎没有任何进步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非洲土著虽然很爱喝酒,但是很菜,后来欧洲的殖民者踏上非洲大陆,带去了威士忌和白兰地,一瓶就能灌倒一个部落,比枪炮好使多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,酒文化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

    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万年前,当时的一次气候变化,使森林大面积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星罗棋布的草甸。

    原先过着树栖生活的人类祖先,第一次从树梢来到了地面,也第一次发现了熟透后掉落地面甚至已经有些腐败的果实。

    在那个气候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,不少物种走向了灭绝,而这些新发现的食物,即便不怎么可口,即便吃下去让人脑袋发晕,终究是营养来源的额外保障。

    随着数以百万年计的严酷的自然选择,人类祖先演化出了快速降解酒精的机能,在限制酒精的负面影响的同时,充分利用其蕴含的能量,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。

    人类主动酿酒的历史超过一万年,经历了从果酒到蜂蜜酒再到粮食酒的发展过程。

    这个顺序是由难易程度决定的。

    初中的知识告诉我们,酒精是小分子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得到的产物,所以最方便的酿酒原料是水果,以含糖量高,有一定酸度的浆果为佳,只需要在自然条件下静置成熟的水果,果皮上的酵母菌会兴高采烈地完成这个工作。

    蜂蜜酒的酿造比果酒多一个步骤:加水稀释。这是因为蜂蜜的渗透压奇高,如果不稀释,细菌根本无法生长,这也决定了蜂蜜久贮不坏的特点。

    谷物酿酒最难,先要想办法将谷物内的淀粉转化成小分子糖,才能供酵母菌发酵分解。

    张天决定先从最简单的果酒开始酿起。

    夏秋两季是各种果子成熟的季节,而且数量很多,吃不完的果子正好拿来酿酒。

    那些没有及时采摘、熟透了的果子,也统统被采集回来,只要没有腐烂,均可变废为宝。

    烧制一批酒坛以及和酒相关的器具,将各种水果去核并捣碎,使表皮上的酵母菌充分与果肉、果渣混合,放入酒坛之中,添加适当的清水,充分搅拌后盖上盖子,用麻布封口,用石块压住,置于阴凉处。

    张天用多余的野果一共酿了十八坛果酒,每坛都有一斗的容量。

    果酒的酿造周期短,发酵个一两周也就完成了。

    不过新酿制的酒浑浊、辛辣,不适饮用,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,变成陈酿,口感会好上许多。

    夏天酿的几坛酒想来应该差不多了,张天也不知道结果如何,如果密封性做得不好,果酒很有可能会变成果醋。

    他按下心中的好奇,打算等到祭祀的时候再开封验货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冬天来临之际,所有人在打谷场兼活动广场上集合。

    广场中央用泥土垒起一座不大的台地,有那么点农村大舞台的味道。

    张天上台发表重要讲话,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年的生产活动,收获了多少粮食,储备了哪些物资,每种物资的数量是多少。

    并非所有人都精通记数,听见天空祭司报出的数字动辄上百,有些甚至上千,不禁一阵头晕。

    数字太大了!他们知道一千比一百大,但究竟大了多少,绝大多数人都说不清。

    这不妨碍他们咧着嘴开怀大笑。

    因为天空祭司每报完一个数字,就会追加一句说明:“这个冷天用不完!”

    众人的心情随着这一声声“用不完”而逐渐攀升,直至:“你没记错,今天的确是第十二个月的第二十八天,这是因为今年的初雪比去年早下了两天。”

    实际上不止两天,只是因为十二个月相变化周期组成的一岁,比十二个月多五天更好理解和记忆,所以故意这样引导。

    枭眼睛一亮:“所以一岁正好有十二个月!”

    张天给出肯定回答,接着问:“你数数一岁有多少天?”

    枭数数能数到一千以上了,但他还不会算数,加减尚且不会,遑论乘除。

    他只能用笨的方法,从头开始一道刻痕一道刻痕地数。

    数完三四只竹篾,他就找到了规律:每数完一根竹篾,最后一定会落到十上:三十、六十、九十、一百二十……如果数完不是十,那多半是数错了。

    过了好一会儿,他终于数完所有竹篾,很自信地说:“三百六十天!一岁有三百六十天!”

    张天点点头,说:“月数和天数不是固定的,每隔几年便会多出一个月,你要持续记录,随时进行调整。从现在开始,遇到重要的日子就标记出来,比如大地积雪、冰雪融化、断霜、开春后的第一场雨等等……”

    “明白!”枭用力点头。

    初雪过后,就该祭祀天地和祖先了。

    今年忙着种田,仍然没能抽出时间修建一个像样一点的祭祀场所。

    祭品相较去年倒是丰盛了不少:除了常规的食物,还有肥美多汁的竹鼠肉、喷香的粟米粥、精美的麻制品……当然还有历史最悠久的饮料——酒!

    在祭祀的前一天,张天带人将夏天酿造并贮存的果酒抱出来,一共十坛。

    祭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,所有人都在积极筹备:大厨忙着准备食材、陶工忙着制陶,纺织工忙着织衣织被、“乐舞团”忙着排练……营地里简直像过年一样,热闹非凡!

    忽然响起男人们的大声吆喝:“来喽!新鲜出炉的美酒!”

    众人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,七嘴八舌地围上来。

    酿酒一事他们早有耳闻,天空祭司说,酒水比他们之前喝过的所有汤汁都要美味!

    所有人的心底都跟猫抓似的,好奇不已。从夏天盼到秋天,只见酿酒,不见饮酒,真是急死个人!

    终于!

    众人眼巴巴地看着,还没开封,口齿已生津。

    张天本打算明天祭祀的时候再开封,但瞧见族人们模样,心知现在不是练习寸止的时候,想着有十坛酒,先开一坛给大家尝尝鲜倒也没什么。

    麻利地撕开坛口包裹着的麻布,立刻溢出一阵淡淡的酒香。

    揭开盖子,更为浓郁的香气顿时四溢而出!

    族人们无不伸长了脖子,使劲吸嗅这陌生又熟悉的气味,这气味像是熟透了的果子,但远比那醇香浓厚。

    张天也用力吸了吸鼻子,然后看向坛子里,贮存了那么久,酒水仍然有些浑浊,需要先过滤。

    古人有用茅草或者头巾过滤酒的习惯,陶渊明就习惯用葛巾漉酒,葛巾可以,麻布自然也行。

    过滤后,林郁率先用筷子蘸了一点品尝,酒味很淡,果香很浓,她印象中东北的格瓦斯都比这度数高。对从未喝过酒的人来说,这种饮料性质的果酒正合适。

    “怎么样?”张天问。

    林郁竖起大拇指。

    众人见状,更按捺不住,大声嚷嚷:“我也要!”

    “别急,我先热热酒!大家都有份!”

    张天把酒坛子放火上煨热,酒香和果香在空气里弥漫。

    “想饮酒的拿杯子来,一个一个来!小孩儿不准喝!”

    他高声叫喊着。

    族人们早已迫不及待,立刻递上酒杯。孩子们大声抗议,表示不服。

    一坛酒正好,每个人都分到一小杯,既能尝个味道,又避免醉酒误事。

    男人们二话不说,仰起脖子一口闷,温热的酒浆滑入喉舌,那股独特的味道随之蔓延开来,带着强烈的刺激性,十分上头。

    更令人惊奇的是,只一小杯,身体便热起来了,连手脚都暖洋洋的,明明是寒冬腊月,却仿佛不那么冷了。

    女人们要斯文许多,小口小口抿着,品尝味道。

    孩子们拽着妈妈的臂膀,一哭二闹,央求着要尝一点点,一点点就行。

    女人们只好用筷子蘸了点酒喂到孩子嘴边。

    顿时响起孩子们的惨叫:“啊!好辣好辣!呸呸呸!一点也不好喝!”

    众人都笑了起来,热烈的笑声在清冷的大地上久久回荡……